今年,南寧市再次入圍“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個城市的幸福感,體現的是群眾對城市生態環境、社會文明、生活質量等方面的綜合認可。南寧市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強治理”工作的全方位鋪開,在其中功不可沒。
從12月28日召開的南寧市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強治理”工作情況通報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年來,全市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實施強首府戰略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的具體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奮力推動強治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跟得上時代:全域全要素配置引領城市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編制南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拉升城市發展骨架的手段之一。市自然資源局主要負責人介紹,我市成立了南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完成生態保護紅線階段性劃定成果并上報,完成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初步方案并通過專家評審。
在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過程中,資源保障是重要一環。南寧實事求是開展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工作,已完成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測算、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劃內業核實和舉證以及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潛力調查工作;用好自治區預安排給南寧市的2020年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對具備用地報批條件的建設項目及時預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同時對符合核銷自治區專項指標條件的建設項目,在項目獲得用地批復后及時報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申請核銷用地指標。
南寧還在交通規劃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等方面下功夫,增強群眾幸福感。其中,地鐵4號線首通段和2號線東延線已提前一個月開通試運營,與1、2、3號線構成“井字形”網絡;市政基礎設施方面,截至11月底,已開工項目包括供水基礎設施87個,燃氣基礎設施13個,雨水管網32個,污水管網63個。
看得見變化:綠水青山就在家門口
在城市升級的基礎上,城市治理工作持續推動城鄉面貌提升,共建宜居綠色美麗家園。一年來,南寧深化生態保護建設,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將首府綠城的城市環境提升到更高標準。
深化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明顯。今年以來,我市重點圍繞揚塵治理、秸稈露天禁燒、移動源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方面下重拳、出實招,確保首府南寧環境空氣質量持續穩定向好。截至12月27日,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7.5%、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及2020年度環境空氣質量目標。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情況,1—11月我市空氣質量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17名,居省會城市第6名。
城市建成區38段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城市水質指數排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位。我市堅持“治水、建城、為民”理念,通過實施污水處理廠建設、雨污管網補短板、征地拆遷、內源治理及河道生態修復“五大攻堅戰”,狠抓污染源整治,強化長效管理等措施,城市整體水環境明顯改善,朝陽溪、亭子沖黑臭水體治理等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此外,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14個項目已經完成或基本完成,隆安縣點燈山由廢棄礦山蛻變成為美麗公園;完成廣西高等法院舊址、金獅巷民居群、蘇緘殉難處遺址以及周家坡古民居建筑群8個院落的文物修繕工程,原址重建城隍廟并利用文物建筑籌建一批特色博物館、展覽館。
留得住民心:創新城市治理實現現代化
在城市治理工作中,南寧市創新城市治理,不斷解決與市民息息相關的社會保障、社會治安等問題。
構建城市智慧治理新模式。率先在全區打造“區塊鏈+人社”應用平臺,南寧城市信用排名首次躋身全國前十;積極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打包一件事”在全國率先上線。增強社會保障能力。低保和臨時救助申請服務項目上線“智慧民政”,困難群眾足不出戶即可申請救助。截至目前,累計建成保障性住房17.3萬套,解決近60萬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困難問題;發放公租房貨幣補貼共3.68億元,惠及低收入困難群眾4.9萬戶約12萬人。
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離不開公平、公正、高效、透明的法治環境作為保障。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定期研究法治建設的重大問題,堅持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南寧、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動南寧市法治建設步入快車道。今年7月,南寧市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表彰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當前,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司法局正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謀劃“十四五”時期法治南寧、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任務書和路線圖,切實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書寫好法治建設的篇章。